第358章(2 / 2)

“皇上到底会先走一步的,没法子一直庇护殿下。”姜晚溪替堂妹说了她不敢直言的话,指尖又再拨弄红瑙:“所以我有一件事,想要拜托堂妹。”

“阿姐但说无妨。”

“都察院的赵都御,既为太子近臣,同样也是皇上替太子日后择中的首辅人选,赵都御的谏言,太子终归是还能听得入耳的,不过殿下而今这样的处境,不便交近朝臣,王妃又一直不擅交际,我呢,怀着身孕更加不便和顾夫人来往,前一段我还听顾夫人提起过阿妹,说江南时与阿妹相谈甚欢,所以请托阿妹多与顾夫人来往,又最好是借着顾夫人的情面,能和晋国公府的易夫人及太子妃多多走动,日后待我方便了,也好借着阿妹牵线搭桥和易夫人等交际,慢慢儿的打消太子对秦王府的猜忌吧。”

小姜氏原本就觉自己欠着堂姐的恩情,自然不会拒绝这点子请托,再则讲甄家过去与太师府也并非毫无走动,她的婆母也提过而今更加得与太师府交好的话,所以小姜氏

这日便递了帖子给春归,说是从江南捎带回来不少土仪,进一进微薄的心意。

小姜氏自是不会忙着给秦王府求情,但春归当然也想到了她的来意。

只不过也不曾点破。

未久便至新岁,坊间已经不再受国丧限制,百姓商家可以张结彩幡,官宦府邸要警慎些,但饮宴却也不再受到限制了,然而太师府还是一片静肃,除祭祀祖宗外连家宴都未设,于是小姜氏也不能借着新春佳节的由头来太师府道贺,只是待元宵节过后,才试着相请春归去一趟佛寺祈福。

又想法子探听得丁氏虽然和离大归,竟然与春归常有来往,小姜氏便也逐渐和丁氏走动起来。

转眼又是一年三月,连太师府都已经解除了丧制的约束,小姜氏终于才有了设宴相邀春归的机会,春归吃了别人的东道,也自然要还以东道,两人可算是熟络起来。

一回易夫人相请春归、舒娘子等人雅集,春归便也邀了小姜氏同往。

这天易夫人悄悄地和春归避开闲杂说话:“皇上的心疾越发严重了,也不知还能撑多久,近一段秦王日日守在乾清宫侍疾,我怎么琢磨着,仿佛都像和旧岁时沽水逆案之前临淄王间天便往乾清宫去是一样的迹象,总之心里不安,就怕在这节骨眼上再生风波。”

又遥遥把小姜氏看了一眼,易夫人声音压得更低:“甄家是不能够和居心叵测者同流合污的,只我看着,姜娘子头脑却不够机智,她是姜才人的堂妹,城府却不足姜才人三分,太易受姜才人唆使。”

春归这时也没什么好相瞒易夫人的,附于耳边一阵窃语。

易夫人顿时有如见了鬼的神色,直把春归瞪了好一阵儿都说不出话来。

春归颔首:“郑贵妃就快临盆了,我猜秦王也再摁捺不了多久,且看他如何计划布局吧。”

而这一天,顾父也终于安排好了汾阳的一应琐碎,领着嗣子华彬及两个义子返回京城,只他并没有先知会兰庭和春归,所以是到次日才请女儿女婿去家叙见。

自此顾父便于京城安家,这消息竟然也不胫而走。

------------

第770章 几件家务

话说太子位定接掌军政以来,更兼着沽水逆案发生,皇子获罪被贬罪庶从此困于高墙囹圄,更是牵连众多高门世族也大祸临头,兰庭的外祖父早就扳着指头数过,发觉自己曾经废尽心机攀交的权贵竟然无一幸免,悲愤之余,也彻底断绝了和太师府作对的念头,苦心孤诣的盘算起应当如何修复姻亲关系来。

太师府的老太太是早就指望不上了,朱家更无可能向小沈氏折腰,而曾经因为逼着兰庭纳妾的事狠狠得罪了春归,朱老太爷直到这时对春归仍有怨气,他想着春归狂妄刁蛮,也难以笼络讨好,一时间竟然不知该从哪里着手,直到听闻了顾济沧决定在京城长住的消息。

这一天便让长子亲自去拜访顾父,携带着一封邀帖,是请顾济沧过朱府一晤,作亲好间的叙谈。

顾济沧当然知道朱家与太师府是姻亲,朱老太爷乃兰庭的嫡亲外祖父,要若朱家不主动相邀,他当然不便先行攀交,可朱家既然先示亲近,他也当然不能推拒。

于是欣然赴请。

朱老太爷论来也该当顾济沧一声“长辈”,但今日却亲自款待,也是做足了礼数。

席间问起顾济沧在东瀛的遭遇,朱老太爷似乎对夷岛大名间的争斗也极为关注,当闻顾济沧曾经对东条大名的建议,他倒也能听懂些门道,抚着长须连连颔首:“世侄建言东条势力先征各岛再攻幕府,实则是为消耗东条家族兵力,让其成为其余势力的众矢之的,导致倭国争乱越演越烈,这有利于缓解国朝沿海压力,顾世侄虽然被奸徒算计不幸身陷夷族,数载以来却一直心系君国,顾世侄实乃忠义之士,老夫深感钦佩。”

便举盏相敬。

“只可惜沧到底未能劝阻东条大名劫掠沿海之盗行。”顾济沧既是遗憾又是自谦。

朱老太爷又道:“有郑秀、温骁等国贼里通夷敌,顾世侄独力又能奈何?再者要非顾世侄排除万难终于争取到回国的机会,恐怕郑秀、温骁等人的罪行至今仍然不得揭露,叛国逆奸逍遥法外,于国朝实乃莫大隐患。”

朱家几个儿子也连声附和,齐心协力把顾济沧吹捧得俨然民族英雄一般,顾济沧连饮了几巡酒,席上的气氛便更加热络了。

朱老太爷转而又问起顾济沧于仕途的打算,顾济沧亦觉这事没有什么好相瞒的,如实说了,又引起朱老太爷的连声称赞,还让自家儿子好好学效顾父的风骨,贵在立功而不据功自傲,还仍肯坚持儒学进试的正途,话锋一转,便提起一事:“外孙媳之母过世多年,虽说世侄族中亲长已经作主替世侄过继嗣子,不过先不说子嗣之事,顾世侄既然不弃入仕之志,内闱怎能少了女眷持家,便是普通交际应酬,也大大不便。

老夫是兰庭的外祖父,所以也不将世侄当作外人,并无交浅言深之虑,老夫族中,有个侄女,十五岁时为父服丧三载除服未久,侄女寡母正为她的婚事发愁,老夫今日与顾世侄晤谈,大是钦赏世侄才品,故而动意,不如作主让世侄娶了族中女儿为继妻。”

原来朱老太爷不敢再要胁兰庭纳

妾,又不甘自己完全挟制不了外孙媳,转而便把主意打到了顾济沧头上,他以为顾济沧入京不久,兰庭总不至于把和外家的嫌隙告之岳丈,懂礼之人必视不孝为一大污点,就连顾氏怕也只好替兰庭隐瞒着家父,顾济沧今日若是答应了和朱家联姻,他便趁热打铁当即交换信物立书为证,这样一来即便是兰庭夫妇二人听说了,顾济沧打算入仕的人当然不敢反悔失信。

他那族弟原本就是个窝囊废,三年前一病死了,留下寡妻孤女全赖族人照恤,侄女虽差着顾济沧一大截年岁且是为人继室,论来这门姻缘倒也不算委屈,旁人看来论不上门户不当男女不配,这样朱家也不会受到诽议,说靠出卖女儿攀交权门。

最妙的是侄女既成了顾氏的继母,管束教导那顾氏还怎敢悖逆?待三两年间下来,侄女若能替顾济沧生下男丁,虽得尊那顾华彬为长,但顾家又不是公侯勋贵之家,不存在爵位的承袭,顾济沧当然会偏心自己的亲骨肉,那样一来侄女对于顾家儿女而言,就更加有了威信。

过上些年,若那顾氏依然不能有孕,让侄女游说得顾济沧也逼着顾氏替兰庭纳妾,更好是连人选都由侄女择定,还怕不能修复和外孙子的亲缘关系么?届时轩翥堂的人脉便就是朱家的人脉,家族子弟还怕没有光明前景?

朱老太爷把算盘打得响亮,顾济沧也确然不知兰庭和外家的诸多嫌隙,这固然是兰庭仍然念在亡母的情份上,不愿把朱家做的那些恶心事大加张扬,春归就更觉没有必要在父亲面前多嘴。

然而顾济沧却根本没有再娶的念头,当即便推辞道:“贵族女儿芳华之龄,顾某却已年近半百,怎敢玷辱耽搁贵族闺秀,顾某虽感朱公青睐,却委实不敢承命。”

朱大舅连忙劝道:“顾君也太过自贬了,从来择夫是择才德,我朱家女子幼承庭训,怎会如那些市井之家粗鄙女子只重年岁相当相貌英俊?顾君可不敢说玷辱耽搁的话,这桩姻缘本是极其合适般配。”

顾济沧听朱大舅贬低市井之家抬高本族门风,不免觉得他轻浮自傲,心中便更是抵触,又直言自己对亡妻愧悔难消,且膝下不仅有了嗣子尽孝,还有两个极其孝顺听教的义子,所以立誓不再续娶。

先不说朱老太爷一番打算落空是如何气恨,顾济沧也品出了朱家人居心不良,这事儿他也不好直接去问春归,便先叫兰庭来知会了一声儿。

“朱公固然是好意,可我着实没有续娶的想法,只好直言拒绝推辞,跟兰庭你说道一声儿,也是担心日后朱公说起这事兰庭全不知情,不便于应对亲长。”

兰庭着实对自家外祖父的行迳深以为耻,闷了一阵儿才道:“岳丈放心,朱老太爷可不敢在我面前提起这事儿,更不敢为此刁难娘子。”

待兰庭回家,春归才听说这事儿,也不知该说什么好,闷了半晌倒是笑了一声:“老太爷这怕是也没辄了,又不死心对我完全失了挟制,亏老太爷竟琢磨出这法子来。”

春归并没打算劝说父亲续娶。